免费下载书籍地址:PDF下载地址
精美图片

互联网黑洞 跨越边界的中国式企业扩张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045836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
- 页数:306
- 价格:38.7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寄语:
(行业巨头裹挟着巨大的资本和流量,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企业的互联网扩张真的没有边界吗?)
内容简介:
互联网新经济以一种黑洞的力量吞噬着它所触及的一切传统商业模式,它用技术的连接使人与人交互,用商业的连接让虚拟的互联网与现实世界发生关联。互联网黑洞“连接”的本质,让互联网企业在拓展许多传统业务时,很容易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垄断。
本书探讨了互联网的黑洞现象以及对其未来的一些思考,通过中国互联网浪潮中典型、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案例:BAT、小米、乐视、360、滴滴、……真实、深入、客观地分析各个企业的成败、突破和创新。作者以多年来对产业融合和互联网的研究,独到地剖析互联网、手机、消费互联网、电商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本质。
书籍目录:
前 言 互联网这个黑洞
互联网“黑洞”的本质是建立连接
互联网“黑洞”的引力场
这是一场革命,还是后互联网时代?
章 BAT:三头焦躁、兴奋的“雄狮”
安静的较量
进军移动互联网
百度的汹涌后起
阿里巴巴:杀入南极洲
腾讯:唯快不败
BAT 的未来战略
开放与封闭
互联网的无边界
第二章 小米:风口上起舞
风口上的“猪”
小米“七剑客”
成在社群
胜于营销
小米生态
双刃剑另一面
“友商”阻击
互联网企业之殇
转型:连接一切
小米的下一步
第三章 乐视:颠覆者的游戏
“颠覆者”基因
结怨小米
超级生态论
硬件成本+服务收费
会员模式催化
乐视的危与机
第四章 360:战斗、战斗
兵败机
投资酷派
“AK47”卷土重来
3Q 大战引发转型
万物互联的IoT 时代
风起合资公司
360 的挑战
第五章 滴滴快的:资本的盛宴
资本力量的助推
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 涉足出租车市场
倒逼出租车市场改革
互联网要不要有边界?
第六章 饿了么:停不下来的补贴
从大学中成长
靠烧钱的补贴大战
餐饮O2O 的本质
网上订餐的归宿
资本吹大的泡沫
第七章 :盈利有多远?
腾讯入股、IPO 完成
“二选一”大战
赔本赚吆喝的供应商
难以触摸的赢利
转战社区O2O 成败难料
金融在巨亏下疯狂扩张
的未来根本不在电商
第八章 海尔向左,华为向右
张瑞敏的三个“是什么”
“三化”变革
任正非:互联网没有改变本质
秉承工匠精神
华为的互联网时代管理
向美军学习组织变革
第九章 苏宁:回归零售业本质
要么转型,要么死掉
六年转型路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开放与互联
组织重构与人才制度变革
打造互联网零售CPU
张近东的互联网梦
后 记
作者介绍:
磐石之心:
互联网IT资深预言家,马化腾、张志东、李彦宏、雷军一致称赞的IT独立评论人。消费电子行业专家、电子商务专家,移动互联网资深顾问,多年从事消费电子行业专业管理咨询工作,担任多家知名手机企业、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特约顾问。
10年撰文3000余篇,约600万字,著有《融合之道》《解密小米》等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互联网黑洞 跨越边界的中国式企业扩张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互联网黑洞 跨越边界的中国式企业扩张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互联网黑洞 跨越边界的中国式企业扩张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警惕“黑洞”的另一面
很多人都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资本寒冬,而投资就需要资金。
BAT
三大巨头可谓是目前中国有闲钱的巨头了,它们的巨额财富就如同黑洞一般,可以将许多许多的企业买来、
吞下。
截至
2015
年第二季度,百度的第二季度净现金流为
57.27
亿元;阿里巴巴净现金流为
95.48
亿元,用于投资的现金为
155.92
亿元;腾讯的自由现金流为
54.17
亿元,净现金总额为
216.63
亿元。同时,这三家公司的营收都在以
20%
以上的速度增长,仍在不断产生现金。
当许多传统企业都面临资金困境的时候,
BAT
却手握巨额现金。寒冬里以现金为王,而这些巨额现金必须要花出去才可以,只有流动起来,钱才会增值。于是,它们展开了狂热的投资,整个中国似乎都震惊于这三家公司的购买力。
百度大手笔的投资包括以
19
亿美元收购
91
无线、
200
亿元人民币打造糯米
O2O
、
1.7
亿美元投资优信二手车、
6
亿美元投资
Uber
、
2
亿美元投资我买网……
阿里巴巴投资魅族
5.9
亿美元、优酷土豆
45
亿美元、苏宁
283
亿元、光线传媒近
24
亿元、海尔电器旗下的日日顺物流
18.57
亿港元、高德地图约
11
亿美元……
腾讯投资滴滴打车数亿美元、饿了么
3.5
亿美元、大众点评
5
亿美元、商城
2.15
亿美元、同程旅游数亿元……
除了资本之争外,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争夺战还有流量之争。
BAT
仍然占据着主要流量入口。目前,在
3G
、
4G
、
Wi-Fi
各种网络下,稳居流量前十名的应用中,绝大多数是
BAT
的应用,这包括微信、
、百度、淘宝、
浏览器、
UC
浏览器、支付宝、优酷、百度地图、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等。
在携程与去哪儿的合作中,有数据指出携程
50%
的流量来自百度;去哪儿更是一直依靠百度在手机搜索、手机地图、糯米网的入口优势降低流量获取成本,并不断壮大;滴滴打车的崛起几乎全靠微信一手操办,迅速拉开与快的打车的距离;接入微信、
后,其移动端用户增长
50%
来自腾讯……
而且我们还可以在这些庞大的流量入口之下看到,巨头总是在推荐自家的应用或者投资的应用,比如腾讯总是在
上推荐搜狗输入法、搜狗搜索,而
2015
年第三季度搜狗营收大增,超过
10
亿元,而腾讯新闻则不停地推荐腾讯新闻应用、腾讯天天快报应用。百度的各项应用之间也相互推荐:百度搜索推荐手机助手,推荐糯米、去哪儿……
在巨大的流量注入下,就如同给这些业务注入了成长激素,让其快速膨胀并领先对手。对于被巨头推荐的产品和企业来说,可以少奋斗数年,而其对手则如同陷入噩梦一般。
黑洞并非
BAT
黑洞认为通过并购、投资别人即可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庞大生态,认为自己可以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其实,事情并非它们想的这么简单。
首先,被“包养”的企业可能失去忧患意识。这就如同将老虎从森林里抓到动物园,虽然在森林里缺少食物,但是它们具有竞争意识,为了吃饱肚子要四处捕猎。而一旦被收购甚至“包养”,很多企业就不再有忧患意识。更多的是创始人离职,企业失去核心人物,军心涣散,终在与收购者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
即使不是收购,而是占股,并给予丰厚的流量资源,也会培养这些公司的惰性,让它们不再为赢利而努力,不再为打造出色的用户体验而努力,
BAT
给的流量和资金拦住了自我创新的步伐。我们也能看到被收购的手机浏览器公司从沦为第二,地图公司销声匿迹,巨头们自家的许多应用体验不好,却在流量攻势下装机量高速增长,但用户在线时长、黏性、活跃度均弱于独立应用……
其次,用户习惯难以改变。有些企业希望将网购与社交结合,以激活支付和金融,并将其流量变现;有些企业希望借助浏览器进军
O2O
,并将此作为战略;有些企业希望打造轻应用以连接人与服务……但是,这些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失败的战略都因难以改变用户习惯而举步维艰。
再次,难以逃脱的大企业病。人有生老病死,企业也是一样的。华为的任正非一直在思考解决大企业病的办法,但是找不到答案。这似乎是企业终必然的归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组织终都会面临前进的“瓶颈”,何况
BAT
正在吞下更多的企业,开展更多的业务,这必然大幅提高管理的成本,同时让大企业病来得更快,更加严重。
后,政府的反垄断政策。似乎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垄断,但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结合后,还希望进行垄断,就必然会遭遇政府的反垄断政策的管制。我们在交通部的出租车规定中看到了政府的这种担忧,这是个“互联网+经济”普及案例,也是政府次对新经济做出表态。而未来,在其他行业,一旦出现类似垄断的苗头,涉及传统产业“互联网+”,都会遭到政策的管制,这也是
BAT
必须面对、难以逃避的利空。
不被黑洞吞掉的或成黑马
许多创业公司都希望被
BAT
的黑洞吸过去,连
SOHO
的潘石屹都开始向
BAT
靠拢了,普通创业者更是梦寐以求!但是一旦被黑洞吞掉后,就难以再有成为巨头的可能性,企业创始人也就失去了初的梦想。除了被
BAT
吸走的公司外,我认为以下几家公司可能成为黑马:
小米:这家公司在梦想家雷军的带领下,利用互联网对制造业进行了改造,并创造了崭新的模式,利用手机、智能硬件并通过投资构建以小米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独辟蹊径地进入了
BAT
腹地,很可能成长为新的巨头和黑马。
奇虎
360
:这家公司在周鸿祎的带领下正在实施转型,其方向是
IoT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这与小米的战略十分类似。而且依靠本身在
PC
、移动端现有的用户优势,其在手机、智能硬件上存在较大机会。
万达集团:这家公司在王健林的带领下,也在向互联网转型,准备依靠全国的万达商场建立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帝国,其所具备的线下资源是互联网公司难以企及的,其巨大的体量也不是谁可以吞下的。
另外,还有许多在自身传统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并迅速向互联网转型的公司,也都拥有巨大潜力,比如华为、海尔、乐视、苏宁等。
媒体评论
马化腾
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互联网
”是一种“寓大于小”的生态战略。在万物互联的新生态中,企业不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小单位,个人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小细胞。这使得传统企业的形态、边界正在发生变化,开放、灵活、“寓大于小”成为商业变革的趋势。
李彦宏
百度公司创始人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就代表了中国的未来。中国经济可能有两种结局:种是以后所有的企业只剩下传统主流产业和互联网平台类型的公司。第二种是传统产业真正拥抱互联网,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
right button
(正确按钮)。
贾跃亭
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
普通的创新、传统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已经远远不能推动产业的发展。传统的技术创新、传统互联网时代下的模式创新也远远无法驱动全球经济的爆发式发展,我们必须释放跨界创新的潜力,才有可能产生核变效应,才能产生全新价值。
书籍介绍
互联网新经济以一种黑洞的力量吞噬着它所触及的一切传统商业模式,它用技术的连接使人与人交互,用商业的连接让虚拟的互联网与现实世界发生关联,让商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中介”消失,“替代”正在发生。
由于互联网黑洞“连接”的本质,让互联网企业在拓展许多传统业务时,很容易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垄断。而这种垄断区别于仅存在于线上的虚拟网络空间垄断,涉及许多商品、服务的价格,涉及千千万万其他企业的经营。
本书探讨了互联网的黑洞现象以及对其未来的一些思考,通过中国互联网浪潮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案例:BAT、小米、乐视、360、滴滴、京东……真实、深入、客观地分析各个企业的成败、突破和创新。作者以多年来对产业融合和互联网的研究,独到地解读它们的制胜战略、转型危机和未来出路,剖析互联网、手机、消费互联网、电商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本质。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288+)
- 少量广告(600+)
- 经典(88+)
- 已买(395+)
- 字体合适(631+)
- azw3(255+)
- 不亏(294+)
- 小说多(157+)
- 好评多(290+)
- 实惠(173+)
- 超值(215+)
下载评价
网友 印***文: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网友 冯***卉: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网友 堵***格:OK,还可以
网友 詹***萍: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网友 孔***旋: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网友 薛***玉:就是我想要的!!!
网友 养***秋: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网友 焦***山:不错。。。。。
网友 利***巧:差评。这个是收费的